近日,北京師范大學科研人員與陜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采集紅外相機數據資料時,發現了野生華北豹撫養幼崽早期的完整一天的生活場景,其中還包含哺乳、食肉、休憩等過程的珍貴影像資料,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豹,作為生態系統關鍵物種和生態恢復的指示物種,是繼東北虎之后,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旗艦物種,此次拍到野生華北豹育兒全過程,證明了華北豹在子午嶺保護區穩定棲息繁衍以及種群數量的不斷壯大。
陜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的黃土高原上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陜甘交界的子午嶺山脈陜西境內,總面積40621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黃土高原稀有的天然次生林森林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區是黃土高原地區動植物種類最多、植被類型多樣和森林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次生林區,生物多樣性相對豐度占到黃土高原地區生物種類的75%以上。保護區獨特的生態區位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譽為鑲嵌在陜北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天然物種“基因庫”、生態安全“橋頭堡”、陜西的“一葉肺”和“陜西最美林地之一”。
近年來,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嚴格保護,強化監管,通過扎實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護工作,與當地政府和周邊村鎮建立聯防共管機制,吸收社區群眾參與護林防火、野生動物保護等管理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記者 崔 東 通訊員 高乙博)